第898章 山阳会战
宋金两国以楚州为中心,大军云集,侦骑四出。
杨沅这边很快就知道完颜亮御驾亲征,如今就驻跸于楚州城内。
完颜亮这边当然也知道了,大宋丞相杨沅到了山阳。
那个从出使金国开始,就彻底改变了完颜亮人生轨迹的一生之敌啊!
如今近在咫尺。
两个素未谋面的强劲对手,离的从未如此之近。
但是,两个麾下如今各自聚合了十余万战兵的统帅,他们之间这咫尺距离,却又使他们之间又形成了最远的距离。
淮东主帅吴挺、马帅辛弃疾、步帅虞允文、水师大都督林荣跃,齐聚杨沅的行辕,谋划战役计划。
杨沅完全放手,让淮东战线的主帅吴挺来主持大局。
杨沅一向如此,自己不擅长的,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做。
况且,他的目标在淮西,淮东终究是要交给吴挺负责的。
现在不让他着手,后边难免手忙脚乱。
吴挺统兵多年,战阵经验无比丰富。
他在淮东,所欠缺的只是人望和资历。
而杨沅亲自至此给他撑腰,也就没有什么骄兵悍将,敢做刺头儿了。
如此一来,吴挺最大的短板也就被补上了。
对于辛弃疾,杨沅是很看好的。
但是,辛弃疾毕竟还年轻,也没有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。
杨沅不会因为对于历史上此人的丰功伟绩,就盲目信任,一下子把如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。
至于虞允文,同样也是知兵的,而且他年纪不小了,已经五十多岁,性情也稳重。
但是他和辛弃疾存在着同样的问题,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,缺少历练。
杨沅同样不会因为虞允文在本来历史上的采石大战,导致完颜亮兵败被杀,就盲目地把他推上主帅的位置。
他们还需要磨砺。
吴挺本以为杨沅会亲自参与淮东战场对金战役的设计与指挥,
所谓让他这位主帅来策划全局只是一句客套话。
但是当他发现,杨沅真的完全尊重他的意见,虞允文、辛弃疾、林荣跃这些心腹大将,全都听从他的将令之后,心中自然是非常感动的。
同时,他对杨沅的敬畏之心也更加强烈了。
昔日,吴家做为西军三巨头之一,是极受大宋皇帝忌惮的。
可现在,他的堂弟吴拱依旧掌握着吴家军。
而杨沅却毫不忌惮地把淮东驻军近十万人,放心大胆地交给他统帅。
杨沅此来,带来的八万禁军精锐,也全部交给了他。
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,也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自信。
士为知己者死,吴挺自然是竭尽所能,务求能首战告捷,以报丞相知遇之恩。
宋军这边排兵布阵,金军那边当然也是磨刀霍霍。
双方统帅驻扎之地,距离虽然是如此之近,但是双方各自有着十余万战兵,自然不会全部集结在区区如此小城之中。
他们的实际驻扎区域,是沿淮东边界线分布开来的。
没多久,陆军还未发生大的战役,水师却先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。
金军将领苏保衡率领一支水师沿漕渠南下时,与宋军林荣跃的一支水军发生了遭遇战。
原来这支宋军水师也正鬼鬼祟祟的想要沿漕渠北上。
两个老六在运河上撞个正着,立即大打出手。
宋军配备了大量的火器,甫一交手,就在狭窄的河道上完全压制住了金军水师。
火蛇喷吐,弥漫了整条运河。
金国自从掳掠了不少宋国火器工匠,并且通过内奸,不计代价地弄到了一些图纸之后,便也开始了火器运用的飞速研发。
但是毕竟比宋国慢了一大截,目前金人研发的火器主要是用于陆军,还没顾及到水师这一块。
这支宋军水师的将领,说来也巧,正是金国水师将领苏保衡的宿命之敌--李宝。
李宝和辛弃疾一样,都是山东人。
只不过,辛弃疾是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,而李宝是山东荷泽人。
他的人生轨迹也和辛弃疾有些相似。
他是绍兴九年在山东在濮州(今山东鄄城北)聚众起义的。
而辛弃疾,绍兴十年才出生。
李宝兵败后,便南下投奔了岳飞。
他配合岳飞反攻金国,曾在山东多次袭击金军,钳制了金朝的南下之师。
后来,他又跟从韩世忠守卫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。
他本来就是一员水师名将,又是擅长打偷袭战的,水师大都督林荣跃以其为先锋,也是应有之义。
所以,李宝也就宿命一般,遇到了金军水师大将苏保衡。
双方战船各数十艘,水军数千人。
继火箭火炮压制,并且造成金军多艘舰船起火之后,李宝又命水军接舷,跳帮作战。
金军中现在汉人极多,水师里尤其如此。
因为女真人不擅水,水师士兵不是汉人就是渤海人。
如果是打顺风仗也就罢了,可甫一交手,便败的如此之惨。
于是,宋军刚刚跳帮作战,金国水师官兵就跪倒了一片。
苏保衡气极败坏,带领亲兵一通砍杀,可也只能控制自己所在的旗舰没有主动投降。
但旗舰夹杂在横七竖八的船只中,想逆流而逃也是不可能的了。
最后,苏保衡只能命令本舰撞开其他舰只,强行靠岸,带着不足百余的亲兵,撒丫子就跑。
金军这支水师相当于全军覆没,全部战舰无一脱逃,其中还有三条辎重船,被宋军缴获了大批粮草。
杨沅闻讯大喜,立即上书朝廷,为李宝请功。
杨沅是个会做人的,李宝老将军年纪已经大了,你给他加官进爵,也不过就是锦上添花而已。
在得知率先跳帮作战的将领是李宝老将军之子李公佐后,杨沅的报捷请功奏章,直接建议擢升李公佐为御前水师统领,封爵开国男。
杨沅说是上表为他请功,也不过就是走个流程。
谁都知道,丞相如此上书朝廷了,也就是板上钉钉了。
跟着杨丞相打仗就有这个好处,不用等战后叙功,他是当场封赏,立竿见影啊!
宋军步兵、马军都懵了。
谁能想到,首战告捷的竟然是水师啊!
辛弃疾很不服气,虞允文更是着急。
他年轻时就一直想做武将,为此和他老爹拗了一辈子,直到老爹死不瞑目,他才放弃武将梦,去考了进士。
那一年,他就四十七岁了。
如今他都多大年纪了?
终于有机会实现一生的梦想,统领一支大军了。
如果此战不立下赫赫战功,以后还能有机会吗?
辛弃疾和虞允文立即去找杨沅请战。
杨沅一句话就把他们打发回去了。
“淮东战场,一切由吴将军说了算,本相不管。”
于是,辛弃疾和虞允文跟俩门神似的,又去堵吴挺了。
吴挺对于杨沅的信任,自然是感激涕零。
再说,虽然淮东战场上所有的军队都归他统帅,但是水军和陆军在他心里,还是不同的。
他自己就出身陆军,心里自然是更偏爱陆军多些。
现在水师抢了风头,他心里也不舒坦。
于是,吴挺便把两个门神请进帅帐,三个人密议了半天,虞充文和辛弃疾方才满意而归。
水师首战不利,令完颜亮大光其火。
看到狼狈而归的苏保衡,气的他真想一刀砍了这龟孙算了。
只是,到底是自己的心腹。
而且苏保衡算是金国这边少数擅长水战的将领了,以完颜亮现在的家底,也容不得他如此挥霍。
苏保衡是汉人,云中天成人(山西天镇)。
他的父亲曾是辽国大臣,辽亡于金后,苏保衡父子降了金国,仍受重用,曾任金国工部尚书。
后来,鉴于宋国对新金海上军援太过猖獗,完颜亮命其在通州组建水师,从此成为水师主要将领。
所以,完颜亮只是把苏保衡骂了个狗血淋头,然后贬官三级,让他去主持漕粮运输了。
别看完颜亮是要佯攻淮东,可他如何佯攻?
来此做做样子,便转道淮西?
那样宋国怎能上当?
他大军集结于淮东,是要正儿八经打上几仗的。
如此,才能让宋国确信他的主攻方向是淮东,并且随之调整兵力部署。
可是十余万战兵,数十万辅兵,哪怕是佯战,这过程中的粮草补给压力也是极大的。
因此,完颜亮让苏保衡去押运粮草,依旧是重用,显然还是有保他的意思。
苏保衡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,因此感恩戴德,领命而去。
完颜亮把苏保衡打发走了,便亲自指挥大军,向当面驻扎的山阳县发起了猛烈攻击。
山阳县里,可是驻扎着大宋丞相杨沅呢。
吴挺摩拳擦掌,打算好好地还以颜色,来个寸土必争。
但是淮东战区的将领们,却向吴挺提出了不同意见。
山阳县无险可守,这里缺少山地和丘陵等制高点,难以构筑强大工事。
山阳县城更是低矮。
这片区域水网又比较密集,极易被敌军包围,并形成分割。
吴挺不缺战斗经验,欠缺的只是对淮东地理地形的熟悉。
听了将领们的汇报之后,吴挺马上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。
硬碰硬也不是不可以,但是现在金军也掌握了火药,这种地势下的所谓工事,有了火药助战,便形同于无。
那双方就等同于直接野战。
在我军占据了区域性主动的前提下,为什么要跟你野战?
吴挺便犹犹豫豫地去请示杨沅。
他本来很担心杨沅不肯后退。
这是很多文官的通病。
一旦打了胜仗,就忘乎所以。
一旦开始打仗,重视面子功夫远甚于实际意义。
堂堂大宋丞相,首战就从山阳县城转移,他怕杨沅放不下架子。
可杨沅哪有什么偶像包袱?
吴挺吞吞吐吐刚说了一半,杨沅就明白了。
“那么,依吴帅之见,本相退去哪里妥当?”
吴挺小心翼翼地道:“请丞相暂退至宝应,不知……”
“成,你让我去哪,我去就是了。”
杨沅立即吩咐,收拾行囊,准备跑路。
这样的丞相,真叫人省心呐。
吴挺心满意足地感叹了一声,也匆匆去准备了。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阳间借命人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贩妖记》 《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》 《风水秘闻实录》 《暮夜良人》 《阴司夫人》 《伴娘》 《阴阳夺命师》 《出魂记》 《阴缘难续》 《诡镯》 《寒门宰相》 《灵异警事》 《民国奇人》 《我的邻居是女妖》 《小说排行榜》 《寒门状元》 《超级鬼尸》 《大唐第一长子》 《临安不夜侯》 《阴阳鬼医》 《赘婿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