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不夜侯

作者:月关

杨丞相就是木易先生的这个消息,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浪潮,比今天的钱塘大潮还要壮观。

接下来,无论那钱塘大潮是如何的汹涌,无论那弄潮儿浪中夺旗的戏码是多么精彩,

至少看台上的权贵们和附近的士子文人们,是无心细细欣赏了。

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,或者埋头沉思。

而各地官员派至京师的“驻京办”公事人员,则是当场奔走起来,急着把这个重大消息传报回去。

樊江坐在看台上,坐在看台上一个偏角儿的位置。

因为他的资历和官职,都还不够显赫。

他只是个举人出身,是官家做为赐钱端礼同进士的赠品,赏赐的一个同进士。

别看他在都察院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权,但是比起这满朝朱紫,还是不够看的。

但他知道,今天以后,一切都会不一样了。

他泰然地坐在那里,并没有马上到御前献表。

杨沅刚刚亮出他是木夫子的身份,立马就有表章献上,那岂不是让天下人都认为,这一切都是杨沅安排好的么?

晚了就会被别人抢先一步,但是太早了又会让杨丞相感到难堪。

那可比错过了时机的后果,更加严重。

所以,樊江在耐心地等待着。

观潮已毕,官家照例赏赐了这一届弄潮儿的夺魁者,便摆驾回宫了。

御辇缓缓驶入宫门,车轮碾过石板上的声响轧轧可闻。

“官家!”

二大王赵恺先下了车,再来搀扶皇帝。

十七岁的小皇帝带着些许不安下了车,低声问道:“皇兄,今日观潮,杨丞相就是大儒木易的消息传开,恐怕风波又起了。”

赵恺轻轻叹息一声,道:“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么?”

赵惇一听,不禁恍然。

他上次服了安神汤,还在昏睡中时,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晋王叔和皇兄赵恺,便已决定了让国。

如今他这个皇帝当的,毫无尊严不说,还叫整个赵宋皇室都惶恐不安,这日子他们也是过够了。

现在赵宋皇室的最大期许,就是能够得到吴越王钱俶家族一样的待遇。

这样的话,主动献国,就好过被逼禅让了。

赵惇是脑子有些糊涂了,被赵恺一说,一下子清醒过来。

他欣然道:“不错,不错,这皇宫大内,待的真是叫人难过啊,朕……想念住在恭王府的日子了。”

赵恺苦笑一声,道:“官家,还是先回宫安歇吧。今后几天,朝野中必有反应。

到时官家不要急躁,不要惊慌,凡事都有臣帮衬着呢。”

赵惇点点头,刚要举步进入寝宫,一名小内侍便一溜烟儿地赶了来。

“官家,都察院樊江,有实封奏状!”

赵惇和赵恺一听,不禁相顾愕然。

都察院的?

实封奏状?

他要干嘛?

不会是要弹劾杨丞相今日无礼吧?

好叫人担心!

“实封奏状”,就是指不通过进奏院或中书门下等中枢机构的审阅,直接进呈给天子的奏章。

这类奏章,通常是涉及绝密、紧急军情、弹劾重要官员等内容,必须由天子亲自拆阅的。

赵惇心生畏惧了,甚至不敢看,他悄声对赵恺道:“皇兄,你来看吧。”

赵恺无奈,只好接过奏疏,上边果然写着“实封”二字。

但凡有这个字样,进奏院不得拆阅,任何官员不得截留,必须原封递送。

小皇帝和庆王赵恺压根儿没想过这是“请九锡”的奏状。

因为……才刚观潮结束啊,谁有这般效率?

不料,拆开那奏章一看,赫然就是一份“请为丞相杨沅加九锡之礼表”。

赵恺默默地把奏表递给赵惇,赵惇看完,惊喜道:“来的好快!”

赵恺心中有些好笑,也有些悲凉。

官家啊,就算你巴不得立刻卸了这名不符实的皇帝身份,也不用如此惊喜吧?

赵恺苦笑道:“官家以为,是否明发各部,让百官议论?”

赵惇想了想,问那小内侍:“樊江人呢?”

“回官家,还在宫外候着。”

“带他到勤政殿去。”

赵惇带着赵恺,直接转去了勤政殿。

不一会儿,樊江也被带来了。

赵惇问道:“樊卿,你为杨丞相上表,请加锡之记的事,丞相可知晓?”

樊江规规矩矩回答:“丞相不知,不过,丞相功勋之大,功高百世。臣以为,若不加以殊荣,恐寒了天下忠臣之心。”

赵惇点点头,杨沅知不知道这件事,无论樊江说知情与否,其实他都认为就是杨沅的授意。

只不过,不亲口问一问,似乎总是格外的不安。

“朕知道了,此事重大,朕需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、晋王商议一下。”

“官家圣明!”

樊江欠身施礼:“只是丞相即将亲赴中原,为我大宋光复汴梁,到时军务倥偬……”

言外之意,官家你要商量只管商量,不过半个月后,丞相就要去打金国了,您可不能拖太久啊。

饶是赵惇现在是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,听到这句话,白净的面皮也是腾地一下涨红了。

“朕……明白了,三日之内,朕必有回应。”

他认为,这是杨沅派樊江来试水的,所以又不敢不给个明确答复。

樊江满意地一笑,欠身道:“臣告退!”

……

樊江进奏的消息,很快就传到杨沅耳朵里了。

杨沅知道,他就是木易、木易就是他的消息一旦传开,很快就得有人上表请求为他加九锡了。

只是,他没想过会这么快。

樊江这小子,手脚还真麻利。

其实杨沅有考虑过,省掉这些不必要的步骤,你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,赵匡胤黄袍加身,都没有这些步骤,该达到的结果不也达到了?

所以,对于很多古礼,杨沅觉得都是掩耳盗铃的作戏,无聊的很。

但是内记室反复评估了各种不同的上位方案,分析其利弊后,发现入朝不趋、赞拜不名、剑履上殿、加九锡、出警入跸、封邦建国这套模板,越是详细,一个步骤不落,将来越是稳定,过程中流血现象也越少。

因为它和三辞三让那种虚伪的让人发笑的礼仪环节是不同的。

这些重要的政治仪式和过渡步骤,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文化逻辑。

在这些步骤一步步得以贯彻实施的过程中,实际上是让整个天下的百姓在思想上,有一个很好的观念转变缓冲期,同时也是朝廷权力过渡的缓冲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通过权力测试,可以巧妙试探朝野反应,用不血腥的手段剔出反对者,选出拥戴班底。

当权力移交在这些过程中一步步完成,人们的心理预期或防线一步步转移,实现最后一步的冲击感就不那么强烈了。

因为那时候,所有人都知道,这一步是必然要出现的。

这样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,就像……早就同居了的一对男女,举办的婚礼再盛大,最激动人心的环节也不过就是收礼金罢了。

那洞房之夜也没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了。

操办了一天实在太累的小两口,可能直接各睡各的了,也不在乎这一晚的同床。

杨沅本就不想在这个过程中,与赵家有什么血腥场面出现,而且,他如今所掌握的军事力量,让他有着绝对的掌控力,不用担心节外生枝。

所以,他也就大可不必省略了一系列步骤,非得用急进手段完成最后一步。

因此,在得到樊江上表请加九锡的消息后,杨沅只佯作不知,未予理会。

一天后,消息便悄然传开了。

王烨然王大少闻讯,捶胸顿足。

“该死的老樊,你让本大少在你名字后面再署个名字会死吗?太不讲义气了。”

王大少立刻也写了一份请加九锡的表章送进宫去。

朝廷中的一些官员,也立即随之响应。

他们倒不都是投机者,其中很多本来就是已经坚定站队杨沅的人。

杨沅如果倒了霉,他们都要跟着完蛋的主儿,已经是绑定在杨沅身上的,当然头拱地的要去促成杨沅的大业。

等各地官员们收到京里传来的消息,已经根本来不及了。

看来,劝进这一步,已经落在那些京官们后边了。

没关系,我们还有一招,造祥瑞啊!

于是,在赵惇接受百官恳请,为杨沅加九锡,并赐出警入跸之礼后,各地开始营造祥瑞了。

至此,杨沅除了入朝不趋、赞拜不名、剑履上殿,还有了加九锡和出警入跸,距帝王之尊,更进了一步。

加九锡是古代天子赐予诸侯、大臣的九种最高规格礼器。

它包括车马、衣服、乐悬、朱户、纳陛、虎贲、斧钺、弓矢、秬鬯等……

这些物品象征着军事、祭祀、出行等国家核心权力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权力已经开始让渡。

而“出警入跸”,就是皇帝出行和回宫时的各种警卫规格、礼仪制度。

因此,当杨沅离开临安,再度前往中原时,他的车驾、卤薄、警卫、旗帜、下榻等各个环节,已经可以享受帝王规格的待遇了。

此时的金国,已经风雨飘扬。

南京路的一半,已经牢牢掌控在宋军手中,只有北边半壁,如洛阳、开封、汝州、新郑、睢州等还掌握在金国手中。

荆襄宋军在李道的统率下,已经彻底占领商州、洛南,东抵虢州,西逼峣关,将这道险关攻破,已是时间问题。

川峡方面,吴拱、陈涿光、夏荷葵木分别领利西军、利中军和天水犬戎军攻下了宝鸡、大破箭筈关,连克陇州、普润。

随后,夏荷葵木西进华亭,扰战平凉府。

而吴挺和陈涿光则如一对蟹钳,钳向凤翔府。

北面,西夏大军以任氏、罔氏、拓跋氏为统帅,各自召集依附于他们之下的部落兵,在庆阳府,保安州一带横冲直撞。

他们不擅攻城,但是破坏后勤线,逼迫金军退守城池,从而各自为战,效果却是相当的好。

而新金那边呢,不仅在陆路开始不断增兵南下,水路也开始了对山东地区的进攻。

杨沅就在这个时候,抵达了许州(许昌)。

此时驻守许州的是悍将贾瑞,当地的文职官员,则是一股脑儿接收的金国官员。

原许州知州姓汪,叫汪文昭。

但这只是他的汉名,他还有一个女真名字,叫做瓜尔佳石伦。

杨沅的到来,自然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。

酒席宴上,瓜尔佳石伦让爱女亲自为杨沅抚琴,演奏了一曲许昌美人儿蔡文姬的《胡笳十八拍》。

姑娘虽是女真人,琴技居然十分的高明,只是姿色稍逊了些。

随着杨沅抵达许州,大金王朝更加的风雨飘摇了,便如一支风中残烛!

目录: 临安不夜侯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阳间借命人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贩妖记》 《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》 《风水秘闻实录》 《暮夜良人》 《阴司夫人》 《伴娘》 《阴阳夺命师》 《出魂记》 《阴缘难续》 《诡镯》 《寒门宰相》 《灵异警事》 《民国奇人》 《我的邻居是女妖》 《小说排行榜》 《寒门状元》 《超级鬼尸》 《大唐第一长子》 《临安不夜侯》 《阴阳鬼医》 《赘婿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