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不夜侯

作者:月关

金国特使蔡珪,押着二十多辆大车,匆匆驶向开封。

车中,不仅有绝艳美极的熟妇与少女,完颜莎里古真、完颜佟佳和珂里叶特梅朵,还有大量的财宝。

这可不是简单的金银,而是每一件都价值连城的宝物。

其中甚至还有许多古人字画、孤本典籍。

当初金人攻陷汴梁,大宋宫廷里的无数珍奇全都落在了金人手中。

如今被完颜亮拿来贿赂杨沅的,也不过是其中百分之一。

开封城下,宋军正打的如火如荼。

朱仙镇一带地势平坦,适合骑兵作战。

因此,辛弃疾的骑兵队伍,已经赶到朱仙镇。

一旦金军出动重骑兵“铁浮屠”和轻骑兵“拐子马”,就是甘泉的火器营配合辛弃疾的骑兵大展神威的时候。

但是事实上,金国现在缺马。

失去了东北,又与鞑靼交恶,金国的骑兵队伍也大为减少了。

中原地区金国骑兵更少,倒是陕西的金军尚保留着比较强大的骑兵。

因为此地的“铁浮屠”和“拐子马”,已经被完颜亮提前调动到了燕京地区,加强京师防务。

这一来,金军就完全没必要对宋国重兵云集的朱仙镇展开攻击了。

他们提前收缩兵力,固守开封城。

做为大宋故都,这里城墙坚固,防御措施完善。

哪怕守城金兵的数量比宋军少数倍,只要粮草充足,也足以坚守至少半年以上。

杨沅的大军在朱仙镇停歇两日,稍作整顿后,就展开了对开封城的进攻。

辛弃疾的骑兵则负责保护己方的后勤补给线,破坏金军可能的粮草运输渠道。

开封黄河段此时已经结冰,倒不必担心金军补给船只从水上来。

宋军水师此时用处也不大了,已经转为后方辎重运输部队。

南京路兵马大总管杨棠和开封留守那懒朔风亲自巡视了城墙之后,才返回他们各自的大帐。

他们的大帐已经从城中前移,分别设在西城和南城的城门楼里。

刁斗声声,正是三军用餐的时候。

低级军官和士兵已经饱餐,中级军官们才开始享用饭食。

军中将士品阶不同,军食的品质和定量也不同。

汉军士兵要低于女真士兵的标准,普通士兵要低于将佐的标准。

但是现在开封城被围,也只有高级将领,案上才依旧有着鸡鸭鱼肉。

看着桌上一只汤汁鲜亮的炖羊腿、一条红烧黄河大鲤鱼时,杨棠并没有指责浪费。

因为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伙食,他走到哪儿,亲军扈从都要相随的。

这些人也没吃饭呢,杨棠用餐时他们也要轮班在一旁护卫,这些肉食大部分也要落到他们肚子里。

“嗵嗵嗵嗵……”

远远的,有战鼓声传来。

这也是今天刮的西北风的原因,否则就连这隐隐约约的战鼓声,在南城也听不见。

杨棠本要站起的身子,一下子又坐了回去,暗暗松了口气。

这是宋军在攻打西门了。

他守的是南门,城下倒还安静。

杨棠就着肉菜和野菜干、萝卜条,大口吃着烙饼,还喝了一碗小米粥。

酒足饭饱,侍卫便端上一杯菊花茶。

这是开封地区的茶饮文化,所用的菊花就是开封地区种植的,算是一种药饮茶。

北宋时期就流行于开封地区,信阳毛尖此时还不入流,士大夫们最喜此茶。

金人入主中原后,本就崇拜中原文化的他们什么都学,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这种茶饮文化。

“派个人去西城看看。”

虽然杨棠对那赖朔风守西城很有信心,还是决定派个侍卫过去看看情况。

一名已经吃饱的侍卫立即戴好风帽,裹紧羊皮袄,沿着宽阔的城墙向西城而去。

“大总管,城下射来箭书!”

一名亲兵抓着一枝摘去了箭簇的箭,匆匆向他奔来。

那箭头的位置,裹着一块羊皮,缠的很紧。

杨棠懒得解那细索,用刀割断,将羊皮取下。

里边有一枚石子增重,此外,还有一封帛书,裹在羊皮之内。

杨棠将信展开,开篇赫然是“子棣表兄台鉴。”

子棣是杨棠的表字,一瞧有人亲切地称呼自己为表兄,而这箭书却是来自敌营,杨棠第一个感觉,就是自己哪个表弟被宋军抓了,又被迫写信要招降自己。

他立即略过内容,先去看结尾署名“妹婿杨沅谨启”。

杨棠的唇角不禁抽搐了几下。

他想起来了,杨沅有位夫人是乌古论盈歌,而他是盈歌的表兄。

所以……

城门楼上下,都是杨棠的亲信。

他们也知道,城下在这个时候射来箭书,十有八九是劝降的。

虽然表面上他们依旧固守着岗位,或肃立、或巡弋,但注意力都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杨棠。

大总管会接受么?

虽然他们只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士兵,在史书上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。

但,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。

金国发展到如今这一步,他们心中也都开始厌战了。

他们暗暗希望,大总管会做出让他们欢欣鼓舞的决定。

杨沅此时,正在西城亲自观战。

城池攻守,所用的手段和器械也就那么几种,所以城池攻防,也没什么特别的战术战法。

它是真正实力的较量,或者更残忍一点说,就是在堆砌人命,拼战斗意志。

当然,现在宋军火炮,有投掷类手雷武器。

这些对于宋军攻城,起了极大帮助,令本来占据了地利优势的金军,其战损率远远高于之前守卫城池的正常战损率。

不过,依仗火炮来破开城门亦或是击毁城墙,还是相当困难的。

城门后面,堆砌着一根根条石,而且是横竖纵横垒在一起的,牢牢堵住了城下后的甬道。

不要说是现在的火炮,就算是未来世界的火炮,也轰不开这样厚重的“石墙”。

开封城墙又宽又厚,而且一旦把哪里的城墙轰开一个豁口,金军用稻草成捆地扔在豁口上,再往上浇水,用不了多久,就冻成冰砣子,充分利用了天时的妙处。

“把所有的火炮集中起来,轰这里,就轰这一段城墙。”

杨沅观察着战况,指着一处已经在炮弹轰击下有垮塌迹象的城墙下令。

“所有大炮集结于此,分两段式轰击,我倒要看看,他们还来不来及得以冰筑城。”

杨沅一声令下,宋军的大炮立即开始集结。

城上,那懒朔风发现了城下宋军的动向,只观察片刻,他就明白了宋军的用意。

那懒溯风立即命令,将城上的抛石机专门瞄着宋军火炮发射。

哪怕砸不烂宋军的大炮,也要砸烂炮架,砸死炮兵,阻止他们集中火力。

与此同时,他又让城下藏兵洞内准备好投掷爆炸物。

一旦城墙垮塌,宋军蜂拥而上时,箭矢的发射密度就不够看了。

但,那些装着铁钉、瓷片的火药罐子,却有一炸扫一片的奇效。

大宋朝廷把杨沅的火器匠人调往临安,却疏于防范,被金人成功劫走,从而使金国迅速掌握了这种犀利的武器。

金人对于火器的开发研究,虽还不及宋军,但是在守城战中,他们却能弥补这种火器技术的差距,让火药同样发挥巨大威力。

宋军如果一味强攻,就算能够拿下开封城,也将付出重大牺牲。

可开封对于大宋、对于整个中原战场上的我军和敌军来说,都有着重大意义,它又是必须拿下的。

只要拿下开封,仍在南京路各地鏖战的宋军会士气大振,而金军的斗志将进一步降低。

所以,围城打援、长期围困什么的,都不符合杨沅的战略要求,他必须尽快拿下开封。

这是大宋的首都。

虽然后人把宋分作了北宋与南宋,但宋人从未如此划分,也从未另立首都。

汴梁,从始至终,一直都是大宋的国都。

夺下开封城的意义,实在是太重大了。

杨沅给杨棠写了亲笔的招降信,但他也不能保证,杨棠一定会投诚,更不能保证杨棠一定能马上投诚。

可是从内部攻破这座堡垒,又是夺回都城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。

所以,攻心战术,还是要用,而且不能只寄望在杨棠一人身上。

“夫子,檄文、露布、谤书、阴简等都重新拟好了,请夫子过目。”

听到那人称自己为夫子,杨沅就知道,这是自己的学生。

学生太多,接触机会又太少,他记不过来,但这些学生们可是都记得他的,而且以自己是杨丞相的学生而自傲。

杨沅点点头,从箭楼上下来,带着那个书记官进了他的中军大帐。

一份份传单摆到了几案上。

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传单,只是作用各不相同。

之前学生们拟的,太过讲究,像写科举文章似的,词藻华丽,金句频出,洋洋洒洒,气势不凡。

所以,杨沅一语否决了。

文章都是好文章,可你得分是给谁看的啊。

媚眼抛给瞎子看,这媚眼儿再媚,又有何用,还不如娇滴滴一句“官人,不可以~”

于是,在杨沅的指点下,所有的传单全都重新写了。

檄文,这是公开声讨金国罪行、宣扬大宋收复故土的正义性,兼具威慑与招降功能的榜文。

这是给金国文武官员们看的,没问题,你排比了,你金名频出了,你之乎者也了,你长篇大论了,很好。

飞檄,这是给守城的大头兵和城里老百姓看的,简明扼要,一看就懂最好,不需要掉书袋。

所以,上边就一句话“投降免死”、“献城者赏千金”、“顽抗到底者诛三族”,反正不是哄就是吓。

谤书……

这个就比较损了。

事先打探到城中文武官员的名字,然后就以双方已经沟通多回的语气伪造要里应外合,杀死守城将领,献城投降的通敌信。

金军守城文武官员未必会信,信不信的不要紧,你心里多少会犯合计吧?

另外还有煽动城中汉人搞破坏的,“汝辈本我宋民,何苦为金狗守城?”

再写煽动金人投降的:“陕西已被收复”、“洛阳已被收复”、“贼亮已经自尽”、“立即投降,有功者赏!”

“好,这回写的不错,印刷吧!”

杨沅一声令下,各种传单便在营中印刷起来。

是夜,宋军鸣金收兵后不久,北城和西城外的宋军大营中,便竖起了一座座高大的箭楼。

然后,借助那凛冽的西北风,无数的传单就像雪片一般飞舞到了空中。

一片两片三四片,

五六七八九十片。

千片万片无数片,

飞入汴梁都不见。

上一篇:第917章
目录: 临安不夜侯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阳间借命人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贩妖记》 《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》 《风水秘闻实录》 《暮夜良人》 《阴司夫人》 《伴娘》 《阴阳夺命师》 《出魂记》 《阴缘难续》 《诡镯》 《寒门宰相》 《灵异警事》 《民国奇人》 《我的邻居是女妖》 《小说排行榜》 《寒门状元》 《超级鬼尸》 《大唐第一长子》 《临安不夜侯》 《阴阳鬼医》 《赘婿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