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臣

作者:青史尽成灰

    “回禀汉王,臣已经将老匹夫全家尽数诛杀!“

    张必先提着血淋淋的脑袋,兴匆匆复命。

    陈友谅也是一怔,他的确要杀赵普胜,但是却没有想诛杀赵普胜全家,这就太过了。

    “你,你又是何必!”陈友谅微微责备。

    张必先愕然少许,随即道:“殿下,老匹夫爪牙亲信太多,不杀光了,唯恐会逃出去,投靠朱重八!斩草除根啊!”

    陈友谅沉吟不语,这话就说得太放屁了,赵普胜死了,家人又有什么用?但陈友谅终究没有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他能杀倪文俊和徐寿辉,还屠灭满门,下面的人就会有样学样。而且张必先这些人未尝不垂涎太师位置。

    屠戮赵普胜的满门,再杀旧部,然后才能空出足够的位置。

    你汉王高升一步,下面人也该分到好处才行。

    这种血淋淋,山贼野兽的法则,正是陈友谅所信奉的。

    沉默良久,陈友谅这才道:“这事情就算了,还有一个人,要你去办,切莫胡来!"

    张必先满口答应,笑嘻嘻道:“汉王,你说的可是丞相邹普胜?“

    陈友谅没有反驳,而是道:“他当初算是力主让徐寿辉登基的人之一,如今尚在汉阳,你把他看管起来。随便避一避风头,张太尉知道了,怕是不会跟你善罢甘休的。“

    张必先略微思索,就急忙道:“多谢汉王庇护,臣,臣这就走了。”

    他刚要走,就听外面有脚步声,有人嚷嚷着,太尉张定边来了。

    陈友谅急忙给张必先使眼色,让他从后面跑。

    张必先急忙逃跑,,他刚走,张定边就眼圈泛红,直接冲了进来。

    一见陈友谅,张定边就怒冲冲道:“张必先那个贼呢?他,他为什么要屠戮赵太师满门?“

    连问了两边,陈友谅都不言语。

    张定边向四处看,到底找不到张必先,他就知道是陈友谅庇护了他,便忍不住痛心疾首,“汉王殿下,天完立国称帝最早,又占据湖广江西,得长江之便,

    天时地利齐备,若是能上下和睦,人心归一,横扫天下,一统寰宇,指日可待。汉王又何必赶尽杀绝,不留余地啊!“

    陈友谅默默盯着张定边,过了良久,他才长叹一声,“非是我不想网开一面,

    奈何上上下下,谁又能准许我网开一面?”

    张定边一怔,脱口而出道:“你是汉王,谁敢逼迫你?难不成是张必先那个贼?”

    “是你!"

    陈友谅突然瞪圆了眼睛,怒吼道:“张定边,你我虽然是君臣,但早年结拜兄弟,我视你为手足,你难道看不出来,我和赵普胜,邹普胜等人,决然没法并立天下,不除掉他们,我又如何能坐稳宝座?我坐不稳,你们的荣华富贵从哪里来?“

    张定边愕然片刻,赌气道:“我,我可以不要这个太尉!“

    气氛骤然尴尬起来,张定边也有些后悔,他的确是被气糊涂了。

    本来他就反对随随便便杀赵普胜,结果不但杀了赵普胜,还灭了他的满门,简直是毫无道理。

    一气之下,张定边才来找张必先算账,也是闹给陈友谅看。

    不过他并没有真的打算和陈友谅闹翻,事实上两个人是多年的好友,关系密切,也真的不会轻易闹翻。

    足足过了好一会儿,张定边扛不住了,躬身道:“臣放肆了,请汉王治罪。“

    这时候陈友谅站起身,竟然走到了张定边身边,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,感叹道:“我知道你是个厚道人,可是在这个乱世,狠不下心,不愿杀人,是活不下去的。你以为朱元璋就不杀人吗?你错了,他杀的比我还多。从淮西到金陵,从金陵到浙东,多少豪门大户,都被他逼得家破人亡。“

    张定边愕然,这是一样的吗?

    还没等他反问,陈友谅就冷笑道:“或许你还不知道,打算投降过来,掀翻朱元璋的如过江之鲫。丁普郎和傅友德呵呵,在朱元璋的手下,未必没有这样的人!”

    张定边吃惊非小,不敢置信地看着陈友谅?

    “汉王殿下,竟,竟有人愿意投靠?”

    张必先说完之后,也觉得语气不对,难道陈友谅是一坨翔不成?连投靠的价值都没有?

    好在陈友谅也没追究他的失言,只是淡淡道:“朱元璋图谋安庆,也算不得什么…得失之间,本就是常理。我反手之间,就能把面子夺回来。你现在就去湖口大营,点兵三万,立刻出击!“

    陈友谅拉着张定边,到了地图前面,将手指落在了一处之上!

    张定边看了又看,心中凛然。

    这一招出得好。

    朱元璋在江北折腾,我们就在江南突破。

    张定边点头,转身走了几步,却又回头道:“汉王殿下,臣斗胆进言,还请汉王不要妄杀无辜才是!”

    陈友谅重重吸口气,颔首道:“孤知道了。“

    张定边这才答应,转身下去……

    赵普胜被杀,消息自然逃不过那些有心人的眼睛,快船顺流而下,不到半日路程,就送到了朱家军这边。

    张希孟接到手里,又惊又喜。

    “主公,陈友谅这人只要做事,就必定会做绝……赵普胜死了,还有邹曾胜,

    还有欧普祥,这些彭党老人,都会被他清洗干净,一个不留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略略惊讶,便恢复了正常。

    “先生以为接下来陈友谅会怎么办?是专心处理这些人,还是?“

    张希孟哂笑道:“陈友谅哪里是处理内政的人!他落到了这一步,就只剩下不停用兵,靠着不断的胜利,压制住下面的纷纷扰扰。如果我所料不错,陈友谅已经迫不及待要动兵了。而且还会全力以赴,一战击败我们!“

    老朱思索片刻,随即打起精神,进入了战斗状态。

    论起军务,他比张希孟还要厉害三分。

    这一次出兵,就是想要寻机和陈友谅决战。

    只是安庆落到了手里,让整个战局有些不同罢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张希孟,审视着地图,由于安庆易手,陈友谅在江北已经没有什么着力点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战场,就落到了长江一线和江南之地。

    摆在朱家军面前,一条最稳妥的进攻路线,就是从安庆到小孤山,逆流而上,

    直捣江州,和陈友谅决一死战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条路线,就是走洪都,大军绕道,攻击陈友谅柔软的腹部。

    “走长江,逆流而上,水师的差距,不能忽视,从洪都进军,固然可以避开水师短板,又劳师远征,耗损粮草……"

    朱元璋暗暗琢磨着,其实最初他们的计划是吸陈友谅进攻,结果让张子明这么一搞,反而把战局弄得破朔迷离起来

    “主公,你说这条路如何?”

    张希孟指了指长江以南的一片。

    朱元璋摇头,“先生,这里是九华山,这里是黄山,地形险要,山岭丘陵密布,等咱们跋山涉水过去,只怕筋疲力尽,未曾决战,先输了一半!”

    张希孟微微吸口气,突然抬头,对老朱道:“主公,倘若是陈友谅从这边进军呢?”

    朱元璋下意识愣住,陈友谅主动进犯?

    他现在内忧外患,还有本事发动攻击吗?

    朱元璋神色凝重,他缓缓坐下来,思量再三,突然抬头道:“在浮梁是谁镇守?"

    “是朱文逊!“

    张希孟立刻道。

    这个朱文逊其实是在南下滁州路上,朱元璋收下的少年之一,也是失去了父母,孤苦无依。

    老朱把他们留在军营中,情况和朱英类似,只不过年纪要稍微大几岁。老朱没让他们认干爹,但是却视若己出,很是照顾。

    其实从名字就看得出来,除了朱英之外,给其余人起名的时候,老朱都喜欢加个文字,文忠,文正,文逊…

    包括马氏在内,也对这些少年很好,丰衣足食,习文练武,待到十五六岁开始,就在军中历练。

    这个朱文逊算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论功升到了副指挥使,仅次于朱家军的淮西诸将,很得老朱喜欢。

    “朱文逊虽然不错,只怕还不是陈友谅手下悍将的敌手…咱要给他写封信,

    让他注意留神。“

    老朱立刻提笔,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,但是要让谁送去呢?

    "交给朱英吧!“

    张希孟提议,因为他的缘由,老朱并没有认年龄比张希孟大的少年当干儿子,

    但是类似朱文逊这种,也就和干儿子差不多了,而且他们和朱英玩得最好,让朱英过去,也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老朱点头,自己这个干儿子,看似跳脱,但到了用他的时候,大略不会让自己失望。

    立刻将朱英叫过来,交代几句之后,将信给了朱英。

    朱英也不迟疑,立刻出发,骑上快马,直奔浮梁而去……这小子也知道军情紧急,竟然一刻不停,换马不换人,狂奔差不多一天时间,赶到了浮梁州。

    进城之后,直接到了知州衙门,见到了知州许瑷。

    “我要见朱文逊,他人呢?

    许瑷忙道:“他领兵巡视石门去了,下午便会回来。“

    朱英点了点头,略微放心了些,便对许瑷道:“许知州,你派人去叫我兄长,

    这里有上位的一封信。“

    一听说是朱元璋来了信,许瑷不敢迟疑,急忙派人…可人刚刚出去,不多一时,竟然哭丧着脸回来了。

    “大人,坏事了千户李佑之叛变,杀死了朱将军和王鼎王千户。他们正引着陈军,朝着浮梁杀过来!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许瑷只觉得眼前一黑,几乎晕倒。

    朱英也惊得站起来。

    什么?

    朱文逊竟然死了!

    干爹视若亲子的人,竟然死在了陈友谅的手里!

    正在他惊讶的时候,许瑷跌跌撞撞,竟然要往外面跑…朱英一步蹿过来,揪住许瑷的衣领,怒吼道:“不许跑!传令,关闭城门!死守浮梁!”

    许瑷怔怔看着还没到十五岁的朱英,你行吗?**

    



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最后的摸金校尉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