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吏

作者:七月新番


    秦始皇三十年仲冬之月(农历十一月),咸阳北郊,一马平川的奉正原,一大清早,昨夜的雪才刚停,便一窝蜂拥来数万民夫,他们在官吏吆喝下,将地面清扫开来,随后又是建祭坛,又是设旌旗,忙得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“真冷……”

    刘季禁不住打了个寒颤,握扫帚的手冻得通红,他们沛县虽然也每年下雪,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,离家的冬天,总是格外冷。

    他扫不动雪了,扔了扫帚,缩到一棵树后面,放目向南望去,能看到数里之外,便是朦朦胧胧的咸阳宫阙……

    “真想去宫墙下避避风。”

    刘季的好兄弟卢绾靠在他身旁,艳羡地看着咸阳宫,他们虽是像草芥一样活着的庶民,但从塞北回到关中后,住在距离咸阳宫不远的地方,便十分兴奋,还特别喜欢议论皇帝:

    皇帝的宫室有多大、皇帝的嫔妃有多少、每天吃什么?是山珍海味,还是普通人吃不上的牛肉。这一切,都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。

    虽然,他们半步都靠近不了那儿。

    刘季的老乡,养牛人周緤(xiè)也走了过来,舔了下干裂的嘴唇道:“皇帝要是扫雪,肯定用的金扫帚。”

    卢绾听了好笑:“没见识,皇帝的奴仆有几十万人,哪里用得着亲自扫雪!在这天气里,还不是在烧着炭的暖屋里,喝着羊肉羹,烫点美酒,由嫔妃们暖着身子……不过季兄,你说皇帝住在这么大的宫室里,要烧多少木柴和炭,才能暖和起来?”

    刘季翻了翻白眼:“乃公住过最大的屋子,也就是外黄张大侠的宅邸,咸阳宫里,却有成千上万个那样的院落屋舍,我岂能知晓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吾等一会是否能见到皇帝车驾?”

    卢绾依然很激动,他们之所以要将这块平塬清扫开来,是因为,今日要在此举行北征大军“班师振旅”的军礼,据说秦始皇会亲自驾临!

    众人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,他们可好奇了,皇帝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你那样,高两丈,路过时头顶有祥云,皇帝的车驾又会是怎样的,难道真的是八条龙拉着出行?

    沛县徭夫们正交谈甚欢时,监工的鞭子却抽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汝等这群山东迁虏,竟敢偷懒?”

    鞭梢打在冻得硬邦邦的冬衣上生疼,刘季他们只能连忙起来,继续扫雪,等监工走了之后,卢绾忍不住骂了几句。

    “本以为打完仗可以直接回沛县去,谁料还留吾等继续干苦役,铺桥修路,寒冬雪雨的,这些秦人,真当吾等是隶臣?”

    “行了,勿要因你一人多嘴惹祸,弄得全屯连坐。”

    刘季也不想干这辛苦的活,但他作为亭长,也知道若在关中犯事,等待众人的只有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“周勃留在塞北,纵然穿着羊毛裳,却肯定比吾等还冷!还是少说几句,快些做完工,蹲一旁看热闹去!”

    众人应诺,加快了速度,等到太阳完全升起时,整个奉正原的积雪都已被清扫干净。但刘季等人却没机会见到皇帝车驾莅临,数千全副武装的兵卒鱼贯而入,在方圆十里内设立警戒线,不由分说,将所有徭夫都赶了出去。

    清场完毕后,咸阳城内的贵人簇拥着皇帝车驾抵达,而此次振旅之礼的正主,上郡、云中、北地、陇西的将士们,也陆续入场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军既克敌,有司告捷于山川、祖庙。军既归,舍于国外,行班师振旅之礼……”

    这便是自古流传的振旅礼,亦是凯旋之仪,是打了大胜仗的军队才有资格享受的荣誉。不过,秦始皇亲政后,咸阳几乎年年都办,内史腾灭韩、王贲灭魏,都曾在东郊振旅,其中以王翦的次数最多,他灭燕、赵、楚,每次都声势浩大。

    但这次振旅却有所不同,专为靖边开疆,击败胡虏的将士而举行,所以设在咸阳北郊。

    日上三竿后,各郡甲士已在平原上整整齐齐列成十数个方阵,个个燕颔虎头,身强体壮,材官服绛衣,挽强弓劲弩,腰上挎着箭囊。玄色的战旗,制式的甲衣,锐利的剑戟,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,闪耀着耀眼的光芒。

    “倒是队列肃整,比中尉军还有精神。”

    随行臣吏里,一个三十多岁的儒生啧啧称奇,他名叫伏生,齐地人,是新被征辟来的博士,第一次见识到这等场面。

    “毕竟是去塞北打过仗的百战之师!本就有一股肃杀之气,而这些参加振旅之仪的兵卒,都是精挑细选过的,自然非同一般。”

    黑夫的老熟人,鲁儒叔孙通倒是见怪不怪,这些军礼古仪,便是秦始皇用得到儒生的地方,他也参与了组织,熟悉每一个流程。便对伏胜道:

    “你且瞧好了,真正的热闹的还在后面,按照规矩,各军要教士卒恺歌,当着陛下的面高声而唱,以振军威,而后是献俘斩馘,将军们随陛下入城饮至大赏。”

    恺乐,献功之乐也,这是春秋时开始流行的传统,当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,振旅,恺以入于晋。这时不仅要由乐师演奏恺乐,还要由教士卒们唱恺歌。

    虽然只是走个过场,但数万人一齐放声奏恺,倒是十分壮观。

    伏胜点了点头,颇有些期待,又看了一眼远处,秦始皇的御驾已在祭坛下坐定,丞相、廷尉、御史大夫、老将王翦等都在陪同左右,只待众将士来告捷奏恺了。

    先上来的上郡兵,不过却没有打了败仗的冯劫,败军之将并无资格参加振旅之仪,所以只有头发斑白,没了往日精神的老将羌瘣。

    “戎车啴啴(tān),啴啴焞焞,如霆如雷。显允方叔,征伐玁狁(xiǎnyǔn),蛮荆来威!”

    上郡兵唱的恺歌,是一首《小雅.采芑》。

    叔孙通听罢后笑道:“这首恺歌意味深长啊,羌将军不通诗书,肯定不是他想出来的,而是监上郡兵的廷尉手笔,伏生,你可能解一解?”

    伏生也是有学问的,便道:“此诗说的是周宣王卿士、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演军振旅之事,倒也合意。但羌老将军十余万大军,却只斩五百首级,降服楼烦,两个小功,却依旧被陛下升爵位驷车庶长,实在有些尴尬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诗中先言玁狁,又言蛮荆。羌将军虽在征讨匈奴没有大功,当年灭楚可是出力甚多的,廷尉真是有心。再加上诗中的‘方叔元老,克壮其犹’,我觉得,这是明示告老之意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好用新人……”

    叔孙通点头,这次北征,老将没啥功绩,新人却光彩耀人,既然皇帝也给了台阶下,除了告老让贤,羌瘣也没别的选择。

    接下来则是蒙恬手下的云中兵,他们唱的,是一首众人都很熟悉的《出车》。

    “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。出车彭彭,旂旐央央。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!”

    伏生有些不解:“这位蒙将军虽斩首一千,取牲畜数万,还夺了整个北假地,重新燃起了赵长城的烽火,但自比南仲,有些过了罢?”

    叔孙通却摇头:“你有所不知,陛下北巡时,曾亲口说过,蒙恬,能为朕之南仲否?蒙恬让士卒以此作为恺歌,意思是他完成了对陛下的承诺,这新建的朔方郡,基本上云中兵打下来的,如今朔方城当真建了起来,就算没有太大功劳,亦有苦劳,再者,蒙氏兄弟为国而忘家,对这样的将军,皇帝不会吝啬赏赐。”

    蒙恬兄弟一个作为主帅,一个作为监军,前往塞外时,他们的父亲蒙武正病重,上个月刚刚去世,蒙氏兄弟甚至都没来得及看父亲最后一眼……

    “所以蒙恬选此诗,真正想说的话,是岂不怀归?畏此简书!”

    伏生长见识了:“本以为秦将军皆关西军汉,粗鄙不识礼仪,不曾想,比我想的要好。”

    “羌将军有李廷尉监军,蒙氏虽是军门,却也是从关东迁来的,能文能武,蒙恬还制出了新的毛笔,会点诗书,何足怪哉?”

    叔孙通嘿然:“倒是接下来的北地陇西兵,尉、李两位将军,一个是老秦宿将,不喜诗书。一个出身低贱,不识礼仪,唱恺歌这一关,恐怕只能靠公子监军想办法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北地、陇西两军也一同登场了。最先露面的,是头戴着飘洒红樱,上插鲜艳羽毛胄帽的陇西、北地骑从,他们穿着玄色的软皮甲,披着绛色的战袍,手持长达七尺的骑矛,佩戴黑鞘的剑,有的还配有弓弩。

    众人骑的都是良马,肩高六尺半,俊美雄壮。且为了今日的场面,还特地披挂了绘成虎纹的皮制马甲,看上去十分整齐雄壮——此物当年城濮之战时,晋军曾使用过。

    稍后,则是押送匈奴俘虏的步卒,李信、黑夫两位将军的战车被簇拥在中间。

    最后登场的,常常才是此战的主角,谁功劳大谁功劳小,看皇帝的升爵自然明了。秦始皇还认为,这一战,陇西、北地皆有大功,一同血战匈奴单于,一同驱敌,所以当合为一军,共同参加振旅之仪。

    两军站定时,天上却又飘起了雪花,纷纷扬扬,落在他们的甲胄、刀剑、弓矢、战马,还有士卒的鼻尖上……

    但军礼不会被这点小雪耽搁,不同于上郡、云中兵拗口的古诗,北地、陇西两军按照黑夫的嘱咐,高声唱起了一曲简单且新颖的调调!

    不止让三军提气,让皇帝眼前一亮,甚至连事不关己的儒生们,都被这首诗歌震得头皮发麻!

    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!”
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最后的摸金校尉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