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天子

作者:月关

    “田先生,你认为,朝廷会怎么做?”

    只有两个人在的时候,叶小天对田彬霏道。现在田天佑已经不再戒备叶小天,他和田彬霏能私下接触的机会多了许多,不过他已经习惯以田先生称之,这时也不必刻意改为“舅兄”或者“大哥”了。

    田彬霏蹙着眉头道:“孛拜先发制人,宁夏大部落入其手,连灵武、花马池这等兵家要地也在他的掌握之中。朝廷围剿的兵马此时才刚刚进入宁夏,就算兵事顺利,恐也不是三两个月便能平息的。”

    叶小天微微点头,田彬霏道:“再说朝日那边,按邸报所言,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、小西行长等贼酋从对马攻占釜山,又渡临津江,进逼朝鲜王京(首尔),朝王李蚣先奔平壤,又奔义州,仓惶不可终日,朝鲜八道沦陷了七道,这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收复的。”

    叶小天又点了点头,田彬霏道:“我朝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,宋应昌为经略,率四万大军赴朝,援朝逐倭之战刚刚打响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杨应龙反了,会怎么样?”

    叶小天道:“最坏的情况:朝廷无力三面作战,不但杨应龙趁势而起,孛拜和日本闻讯也会大受鼓舞,势必倾其全力,决死一战,三方遥相呼应,我大明就算胜了也是惨胜,付出的代价将十倍于现在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……”二人阴霾的目光对视了一眼,田彬霏道:“对杨应龙,朝廷必抚之!”

    叶小天道:“那我们怎么办?若任由那些内奸长期留在卧牛岭,那一座山都要被他们蛀空了,到时杨应龙又添助力,而我……则没有葬身之地了!”

    田彬霏目光一闪,沉沉说道:“且看朝廷是否如你我所料,如果……,说不得也只好放弃更好的打击杨应龙的机会,先下手为强了!清洗卧牛岭。削其一部实力。对他也能有些震慑作用,教他不敢轻举妄动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兵者,国之大事。死生之地、存亡之道,不可慎!”内阁首辅赵志皋神色肃然。

    朝廷里。阁臣们更换的速度快了点儿,自张居正之后。李四维、申时行、许国、王家屏等阁臣走马灯一般轮换,此时赵志皋刚刚由申时行举荐,和张位一起入阁。并成为内阁首辅,便迎来如此艰巨的考验。

    用兵。打的不只是仗,动的不只是兵,里里外外牵涉的部分太多了。他这个大管家不容易,这么大的一份家当。权力大、责任也大,一想到年轻气盛的皇帝很可能三面开战,他的眼皮就一个劲儿地跳。

    “皇上。臣以为,对杨应龙,当先抚之。此时西南不宜再举烽火!”兵部尚书乔翰文虽是鹰党领袖,可也知道三面开战的危险性实在太大,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出面表述自己的意见。他是兵部尚书,这时候必须得有一个明确意见,不能模棱两可。

    “皇上,何恩、宋世臣等告变,很可能是播州内部派系之争,遂而谗构中伤,杨应龙并无反迹,不可贸然兴兵,尤其是现在西北、东北连连用兵,西南实不宜再兴刀兵,当驳回何恩等人奏章,对杨应龙善加安抚!”

    万历皇帝早已经不上朝了,不过不上朝不代表不处理国事。虽然一些笔杆子在手的龌龊文人因为他不肯主持早朝仪式,把他黑化的似乎成了一个只顾着躲在深宫生孩子玩的昏君。

    不过,想当年正德皇帝率领大军和蒙古小王子一场恶战,战况激烈时,重重拱卫之下的正德皇帝竟然因为敌军杀至面前,不得不拔刀亲自上阵,并手刃敌酋一员,此一战后足足三十多年,蒙古未敢再挑衅大明边境。

    如此赫赫军功,在那些杀千刀的文人笔下,却写成了皇帝率数十万大军与敌对峙,阵斩一人,遂返!这阵斩一人,并不说是皇帝杀的。如果点明了是皇帝阵斩敌将一员,那战况该激烈到什么程度?这场仗究竟死了多少人,杀了多少敌人,战绩到底如何?那就不得不说个明白了。

    他们不喜欢皇帝玩御驾亲征,又阻止不了,就用这种春秋笔法恶心正德,这么虚晃一笔,看起来就像是正德荒诞不经,率领数十万大军跑到边关,结果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到了万历这里,文人们还是一般的流氓手段,万历在深宫里,对此未必知道。就算知道以他的身份也不会在意。即便在意,他还真奈何不了这些文人,枪杆子在他手里,笔杆子在文人手里,而这些文人都是不怕枪杆子的。

    众大臣纷纷上前,几乎千篇一律,都是认为此时不宜再对西南用兵,当以安抚为上策。旁边却有一个执笔庭录的年轻翰林一脸的若有所思,时不时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这翰林叫叶向高。他出生时正逢倭寇之祸,叶母逃到娘家,娘家人迷信,认为血光不吉利,把她轰出去,叶母在路边茅坑里生下叶向高,因此叶向高小名就叫厕仔。就像南朝的范晔也是厕所里生的,小名就叫砖儿。

    范母在家厕,叶母在路厕,各自生了一个儿子,却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儿子。童年的苦难使叶向高刻苦读书,14岁中秀才,21岁中举人,25岁中进士。此时已被授职庶吉士,提升为编修。

    庶吉士为皇帝近臣,负责起草诏书,为皇帝讲解经籍,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。所以在朝堂上,他们也有谏议之权,只不过毕竟年轻识浅,当着这么多大佬,叶向高不敢轻易开口。

    思量再三,叶向高终于鼓足勇气,拱手道:“皇上,臣有一言,不知当不当讲?”

    朱翊钧最开始只是悲哀于满口仁义道德、心中却各有算盘的文武大员在朝堂上互相推诿扯皮,把堂皇庄重的庙堂之地当成了他们博奕厮杀的名利场,再加上好不容易有了个令他心动的女人,却因为顾忌重重、约束多多,被叶小天这样一个臣子轻易击败,有些心灰意冷,这才负气不再上朝,托口身体不适。

    每每有大臣劝谏,朱翊钧一概以“头昏眼花、心促气短、不良于行”等理由搪塞,反正朝会早就成了“面子工程”。除了一些礼仪性的事务。根本不会有什么朝廷大事是在所有五品以上官员云集的朝会上商议,影响不到他朱明天下的根本。

    可是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随着他用同样的病假理由对大臣们解释,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催眠暗示的效果,又或者仅仅是碰巧了。他的身子骨儿真的开始不好起来。

    此时大臣们的群议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时辰,万历坐在那儿。只觉腰眼沉重,胸口憋闷,很不舒服。听叶向高一说。朱翊钧有些不耐烦地道:“讲!”

    这是内廷小议,不是朝堂。不用动不动就出班、长揖、捧笏而谈,叶向高只是原地站起,微微欠身道:“皇上。臣以为,朝廷此时。确实不宜三面开战……”

    万历老大不耐烦,把眉微微一挑,这都是老生常谈了。你站出来就为了再附和一遍?不料叶向高话风一转,又道:“不过,抚有抚的方法。臣以为,杨应龙种种举动,未尝没有反意。

    他若有志于天下,则宁夏之乱,东瀛之战,也瞒不得他太久。此前何恩、宋世臣等飞书告反,又有贵阳叶巡抚、陈巡按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,杨应龙惶惶不可终日,急急上书自辨,又遣人往成都理论。

    如果此时朝廷对这些都置之不理,一味好言安抚,那么杨应龙会怎么想?他是认为朝廷真的相信了他,还是认为朝廷畏惧三面开战,所以才对他用了缓兵之计?”

    万历何等聪明的一个人,听到这里憬然而悟,身子不由坐直了些,也不觉得如先前一般疲惫了,沉声道:“说下去!”

    叶向高道:“是!当然,臣之所言,都是建立在杨应龙确有反意的假设上。但,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,朝廷一举一动,便涉及万千黎庶,这一点不可不慎。是以,臣以为,朝廷在两面开战的情况下,对杨应龙宜抚不宜剿。但如何抚法,还当商榷。此其一!”

    这时,首辅赵志皋也听进去了,忙道:“其二呢?”

    叶向高微微一笑,笑得有点阴险:“这第二么,杨应龙是否真有反意,尚待查勘。而何恩、宋世臣等人正秘密赴京,如果他们手中真的掌握着杨应龙谋反的证据怎么办?皇上金口玉言,朝廷不能出尔反尔,今日安抚,赦其无罪,来日如何再行讨伐?”

    兵部尚书乔翰文抚掌赞道:“妙!此抚,当示之以强、示之以威,叫他摸不清朝廷的虚实,不敢轻举妄动,万万不能示之以弱,壮其野心。同时,此抚当预留线索,只等宁夏孛拜伏法、东瀛倭寇退却,朝廷腾得出手来,还得有充分理由来收拾他!”

    叶向高向乔翰文长长一揖,道:“尚书大人所言甚是!此时朝廷越是示好示弱,杨应龙就越是胆大,本来不敢反,说不定也就反了。这个抚,要掌握好一个度才行。”

    万历皇帝微笑起来,赞赏地看了叶向高一眼,道:“叶卿所言有理。朕决定……”

    众大臣纷纷起立,肃然听谕,朱翊钧道:“兵部遣人,以钦差大臣身份坐镇贵州,叫叶梦熊调兵遣将,做出兵讨伐姿态,。另谕四川总督李化龙,叫他上书为杨应龙陈情,朕再下诏,命杨应龙赴贵阳自辩听勘!”

    阁臣张位道:“皇上,不管杨应龙有无反心,此等情况下,他都不敢奉诏,前往贵阳听勘的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道:“不去贵阳,便让他去成都!”

    张位苦笑又道:“恐怕成都他也是不敢去的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懒洋洋地道:“成都他也不敢去,那朕就派重庆知府往播州调查,叫他随从听勘!”

    众大臣的眼睛都亮了,朝廷如此这般,那就作足了姿态,显得底气十足,杨应龙见了必然得思量再三,恐怕是不敢轻易扯旗造反了。而派遣地方大臣调查,可以迟迟不作结论,有了结论也可以说是地方官员调查有误,只要不是朝廷定的调子,这边一旦腾出手来,随时可以再度发难!

    这个皇帝,翻手成云,覆手为雨,当真了得。只是……他怎么就是不肯上朝,仲裁众大臣的撕逼大战呢,弄得大家现在想吵都吵不起来,真是人无完人呐!

    :求月票、推荐票!

    .(未完待续。)
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最后的摸金校尉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乡村小说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