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家事成了国事
自兰州大捷后,天子心情很舒畅,近日几名太医诊治都道天子身子已是无恙。天子也觉得自己整个人是神清气爽了,明疾暗疾斗一扫而空,唯独钱乙却忧心忡忡地劝天子还是要继续调养身体,要节劳节欲。
官家听了钱乙之言,虽明知讳疾忌医不好,但还是打发对方出宫,让他努力创办国子监医学院。
“近来宫里可有新纳的美人?”
官家向石得一问道。
“有的有的,内臣这就命人拿画像来。”
官家点点头,不久石得一便呈来画像给天子御览。
官家看了数眼笑道:“朕一眼便知是崔待诏所绘。”
这崔待诏名为崔白,乃是宫廷第一画手。他所绘的鸟木山水乃天下一绝,官家很喜欢他的画,并提拔为待诏。
众人都知道崔白花鸟画画得好,却不知他画美人也是一绝。
官家看着崔白所绘的美人画,那美人或是闲适地倚栏而坐,或是明眸可人,仅仅是一幅图,将美人的形神都传递到官家眼前。
官家非常满意心想,崔白和钱乙都是出自民间的逸才,却胜过太医院和图画院之人太多。
旋即官家再看向画种几位美人,不由有些心猿意马。
征服更多的土地,不免就想征服更多的女人与之相配,这是刻在男人基因里的东西。
官家此刻有点冲动。想到这里,官家对画上一名女子注目片刻,石得一立即会意。
曹太后去世后,能遏住他的人便更少了,故有些更随心所欲。
“启禀陛下,章越与章惇在殿前争吵个不休!”
听得内侍禀告,官家心底先是一喜,旋即一叹。
章越,章惇都是他非常赏识的人才。章越是以诚事君,章惇以直事君。
章惇还有个他很赏识的优点,就是不结党。当然天子也知道官场上真正不结党是不可能的。
但至少章惇举荐的张商英,李浩都是才干出众的。
这方面章越则是公私兼有。
但凡皇帝都讨厌结党,而官家也有些偏执地认为只有喜欢独来独往的臣子,心里才干净,品行高洁,真正地忠于君上。
从这点而论章惇是官员中少有不搞圈子的,确胜过吕惠卿许多。
吕惠卿就是好与之很好,坏与之很坏。
吕惠卿会想方设法剥夺其他人的利益,甚至通过打击其他人,去恩及或惠及亲附自己圈子的人。
所以他的口碑两极化,甚至大部分人眼底都不好。
官家道:“让他们来见朕。”
……
官家步至殿外见章越与章惇一人站在殿西,一人站在殿东。
官家走到二人身前道:“两位卿家近些。”
二人移步天子面前,官家道:“一个宰相,一个翰林,都是国之重臣,当同心佐朕,何至如此。”
“朕知道你们二人恩怨颇多,但同殿为官,不宜再说这些。朕为你们说和如何?”
章越道:“陛下,臣与章惇所争并非私事,而是公事。”
“保甲之兵分明不善战,陕西沿边各路将帅宁可雇之番人,而于保甲皆弃之不用。”
“这并非臣的偏见,契丹党项也是点集为兵,但部落兵马平日逐水,以游猎练兵岂可似保甲。若依章惇所言保甲兵取代正兵,则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清朝也是早早出现战力崩坏之事,故清朝就募索伦兵来作战。以至于清军作战都有句话是索伦兵不到,不许开战。
为了保持索伦兵战斗力,清朝命令不许索伦人农耕,只许游猎。
章惇则道:“陛下,章越主张陕西各路修堡寨,沿边依次进取,实不可取。”
“此易上下勾连。”
官家露出讶色道:“何出此言?”
章惇道:“陛下可知官员在西北将兵修了城池,堡寨为何?”
“此好处有三,好处一便可为知兵之任,日后记功报上朝廷。”
”好处二,修建城池堡寨,这些官员便可从中上下其手,利己肥私。”
“好处三,可以不用练兵。欲与党项野战必练兵,而修堡寨便可不用练兵,便可公然贪墨军饷军资。”
“故而这些年朝廷养了一群无用之兵,修了一堆无用之城。”
“他们不思拿修堡寨的钱分润给前线兵卒,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,而全部堆砌在堡寨之上。这就是重物轻人之害。”
“臣想与其如此,宁可用保甲兵守寨,又何必用正兵呢?”
官家闻言色变,章越侧目而视章惇这话,可知得罪了多少陕西当地官员。不用王珪动手,整个陕西路的官员口水都可以将你淹死。
官家问道:“章卿可有此事?难道朝廷的钱就能这么用吗?”
章越当然知道章惇所言不虚,他早有心向天子禀告此事,但又担心得罪了陕西诸路官员。而今章惇倒是不管不顾地将真相捅出。
这也是无心插柳。
章惇说得这事,章越以往有人在网上用来评价明末辽东。但放在宋朝的陕西却不全对。
章越道:“堡寨之法是范文正公提出,而臣主张的浅攻进筑之策,亦由此而来。”
“至于章内制所言陕西无强军,难道以种,折,姚所部不是精锐吗?还有苗授,刘昌祚,李浩,王文郁,彭孙等部都是敢与西夏野战的劲兵。”
官家道:“但陕西诸军侵吞军饷也是不争之事实,只是比其他各路好些。难怪这些年朝廷大半的军资都用在修筑堡寨之上。”
章惇道:“陛下,朝廷兵饷本就拨付不足,又兼将领克扣兵饷。将领克扣兵饷之后就图省事,不操练兵马。故而兵卒多在外头兼差谋生。”
“正兵一日更坏一日。”
章越记得曾国藩就吃过这亏,他强行把绿营兵和湘军一起每日操练。但湘军有粮饷,绿营兵几无粮饷,平日打零工为生,最后闹得绿营哗变,曾国藩被逼跳墙而逃。
从此曾国藩不再信任绿营。
章越心道章惇还真敢说,是了,他已经知道王珪要罢自己。与其如此,不如放手一搏,这也符合他刚直敢言的人设。
旁人愈是攻击他,官家就愈会回护他。官场上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。
官家脸色凝重,这给兰州大捷后有些志得意满的他泼了一盆冷水。
官家道:“两位卿家皆是谋国忠臣,朕未曾料到听闻一番争论,倒令朕所得良多,还是祖宗说得好朝中当有异论。”
说到这里,官家顿了顿道:“你们二人看在朕的面上,放下成见,日后同心辅朕国事。”
章越听了此言心底冷笑一声,至于章惇脸上也是冷淡至极。
章越揣测,怕不是官家心底真正想说的是,你们二人继续这般斗下去,朕才好放心。
如此一来,倒是家事成了国事。
热门小说推荐: 《黄河捞尸人》 《最后一个盗墓者》 《茅山捉鬼人》 《盗墓笔记》 《我住在恐怖客栈》 《鬼吹灯》 《盗墓之王》 《藏海花》 《沙海》 《黄河鬼棺》 《茅山后裔》 《天眼》 《贼猫》 《历史小说》 《盗墓新娘》 《迷墓惊魂》 《我当道士那几年》 《我在新郑当守陵人》 《密道追踪》 《金棺陵兽》 《鬼吹灯之牧野诡事》 《黄河伏妖传》 《活人禁地》 《一代天师》 《镇阴棺》 《大秦皇陵》 《盗墓笔记之秦皇陵》 《墓地封印》 《皇陵宝藏》 《血咒迷城》 《天墓之禁地迷城》 《活人墓》 《守山人》 《午夜盗墓人》 《茅山鬼王》 《最后一个摸金校尉》 《镇墓兽》 《中国盗墓传奇》 《诡墓》 《盗墓特种兵》 《鬼喘气》 《鬼不语之仙墩鬼泣》 《龙棺》 《盗墓往事》 《最后一个道士》 《我的邻居是妖怪》 《三尸语》 《古墓密码》 《南山祖坟》 《摸金令》 《最后的抬尸人》 《鬼妻如玉》 《命师》 《最后一个守墓人》 《黄河捞尸二十年》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 《九阴冥妻》 《深夜书屋》 《活人禁忌》 《13路末班车》 《地府巡灵倌》 《我的灵异档案》 《触墓惊心》 《茅山鬼术师》 《我的美女道士》 《我从恐怖世界来》 《凶城之夜》 《借尸填魂》 《阴阳异闻录》 《盗墓鬼话》 《民调局异闻录》 《阴阳先生》 《麻衣神算子》 《入殓师》 《黄河镇妖司》 《湘西奇闻录》 《聊斋县令》 《知客阴阳师》 《阴棺娘子》 《十月蛇胎》 《阴司体验官》 《天命葬师》 《我在阴司当差》 《盗尸秘传》 《阳间摆渡人》 《我盗墓那些年》 《阴阳掌门人》 《入地眼》 《妖妇》 《凶楼》 《阴阳鬼术》 《阴人墓》 《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》 《恐怖教室》 《走尸娘》 《地葬》 《帝陵:民国第一风水师》 《东北灵异先生》 《鬼夫在上我在下》 《阴妻艳魂》 《诡行记》 《抬龙棺》 《点灯人》 《黄大仙儿》 《凶宅笔记》 《山海秘闻录》 《我老婆身上有妖气》 《恐怖用品店》 《子夜十》 《人间神魔》 《冥夫要乱来》 《我是一具尸体》 《借阴寿》 《冥媒正娶》 《法医异闻录》 《葬阴人》 《盗墓家族》 《葬鬼经》 《我的老公是冥王》 《地府交流群》 《楼兰秘宫》 《龙王妻》 《巫蛊情纪》 《蛇妻美人》 《阴坟》 《活人祭祀》 《阴阳镇鬼师》 《茅山鬼捕》 《恐怖邮差》 《末代捉鬼人》 《麻衣鬼相》 《无限盗墓》 《古庙禁地》 《阴魂借子》 《灵车》 《民国盗墓往事》 《我身边的鬼故事》 《冥海禁地》 《阴倌法医》 《一品神相》 《黄河镇诡人》 《死人经》 《猎罪者》 《诡案追凶录》 《灵楼住客》 《河神新娘》 《长安十二阴差》 《阴兵镖局》 《阴阳快递员》 《生人坟》 《一夜冥妻》 《我在阴间开客栈》 《收尸人》 《凶灵秘闻录》 《我当捕快那些年》 《怨气撞铃》 《阴阳鬼探》 《冤鬼路》 《赘婿当道》 《驱魔人》 《无心法师》 《阴夫如玉》 《阴阳鬼咒》 《诡香销魂》 《阎王妻》 《棺材王》 《生死簿》 《天官诡印》 《民间诡闻怪谭》 《龙纹鬼师》 《女生寝室》 《王者之路》 《言灵女》 《点天灯》 《地铁诡事》 《异陵简》 《阴婚夜嫁》 《异探笔记》 《幽冥剪纸人》 《妖女莫逃》 《西夏死书》 《天才小毒妃》 《升棺见喜》 《阳间借命人》 《我是阴阳人》 《灵官》 《灵棺夜行》 《茅山守尸人》 《第一仙师》 《迁坟大队》 《大宋小吏》 《夜半鬼叫门》 《佛医鬼墓》 《捉鬼记》 《鬼服兵团》 《最后的摸金校尉》 《将盗墓进行到底》 《盗墓鬼城》 《棺山夜行》 《贩妖记》 《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》 《风水秘闻实录》 《暮夜良人》 《阴司夫人》 《伴娘》 《阴阳夺命师》 《出魂记》 《阴缘难续》 《诡镯》 《寒门宰相》 《灵异警事》 《民国奇人》 《阴间那些事儿》 《岭南鬼术》 《封妖记》 《蛊夫》 《夜间飞行杀人事件》 《荒野妖踪》 《官场小说》 《都市言情》 《寻尸秘录》 《最后一个阴阳师》 《我的盗墓生涯》 《大漠苍狼》 《诡神冢》 《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》 《天葬》 《鬼打墙》 《青囊尸衣》 《藏地密码》 《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》 《怒江之战》 《摸金天师》 《老九门》 《祖上是盗墓的》 《苗疆蛊事》 《苗疆蛊事Ⅱ》 《苗疆道事》 《人间鬼事》 《茅山鬼道》